今年以来,消费复苏持续为我国经济恢复向好注入活力,服务消费扩容提质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。今年三季度,我国GDP同比增长4.9%,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达4.65%、贡献率升至94.84%。值得关注的是,前三季度,我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.2%,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.9%。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、曲折式前进的过程,需要持续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,在重视商品消费的同时,也要看到服务消费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。
服务和商品是消费的一体两面,探寻消费新增长点时一个都不能少。服务消费快速兴起成为消费转型的主要方向。今年前三季度,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6.8%,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速则比其高出12.1个百分点,服务性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增至46.1%,比2022年同期上升两个百分点。服务消费热度不断上升,今年9月份,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的情况下,服务价格上涨1.3%。服务消费收入弹性较高,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而逐步替代商品消费,发达地区和城市有望率先形成体育休闲、托育养老、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新增长点。同时,商品消费结构性增长空间依然较大,城市中高收入群体对个性化、品牌化的高质量商品消费仍会增长,另外农村商品消费增长空间也比较大。
消费转型路线及新增长点日渐清晰,要更快更好释放消费潜力,亟需更高水平的供需匹配,尤其是发挥服务消费的重要作用。在全球产业版图中,制造业比较优势突出,依然是我国竞争力的重要源泉。2022年,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.7%,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近30%,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。今年以来,全球主要经济体遭遇通胀、加息,经济下行,我国制造业出口面临一定压力,扩大国内消费的紧迫性更强。在供给侧,我国供给优势仍在商品制造,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;在需求侧,发达地区和城市中高收入群体消费热点开始由商品向服务转型,对中高端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也较大,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对普通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,但收入水平及增速需要进一步提升。
有鉴于此,要牵住服务消费这个“牛鼻子”,系统促进“就业—收入—消费”循环。优先以质量提升扩大服务消费。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,引导各地制定生活服务设施配建规划,推动传统中小型百货商场和社区服务中心整合便利店、菜店、餐饮、家政、维修等消费服务功能,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。支持托育、养老、医疗、文化、体育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,鼓励发展服务消费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场景,激发消费活力。加强服务业质量监管,保障人民群众享有高品质生活。强化服务业就业增收功能,扩大旅游、文化、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并创造就业。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优质就业岗位,推动信息传输、物流、研发检验、贸易等创新发展,创造高质量岗位。优化营商环境,降低服务业发展成本,延续中小企业纾困政策,改善服务业企业用工预期。 (作者:魏国学 魏义方 来源:经济日报) 【编辑:房家梁】
中新网武汉12月8日电 (武一力)《湖北省红十字会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日前于湖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,湖北省政府新闻办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,对《条例》进行解读。
12月8日,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《湖北省红十字会条例》。武一力摄
《条例》共设置总则、组织与职责、应急与救援、财产与监管、支持与保障、法律责任、附则等七章,明确了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,学校、医疗机构等企业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可以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,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。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红十字会财产监督体系,完善信息公开制度,加强对捐赠财产接收、管理、分配、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。
为支持和弘扬善行义举,《条例》完善对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、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个人的优待政策。强调对进行现场救护、紧急救援和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,符合条件的,应当纳入社会公益表彰或者见义勇为奖励范围。
此外,《条例》还设立“应急与救援”专章,规定红十字会在备灾、救灾和灾后重建等环节的工作职责,明确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、组建应急救援队伍、储备救灾物资、捐赠款物接受管理与分配、参与救援救助等内容。
湖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、专职副会长蔡卿介绍,近年来,该省红十字系统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,积极争取将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应急响应体系,与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,推动共建红十字中部协作区应急体系;建立供水、赈济、救护转运、心理等各类救援队伍141支,每年开展培训演练,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;建成1个中国红十字会区域性备灾救灾中心、15个市级红十字会物资储备库、27个县级红十字会物资储备库,备灾仓储网络体系日益完善。(完)